20110611


訪平洋龍-明治-梧鳳黃媽墳


 


平洋地不一定坐空朝满!!!!!那只是變局的一例








〔撼龍經〕的原文:

莫道高山方有龍,卻來平地失真蹤,平地龍從高脈發,高起星峰低落穴,高山既認星峰起,平地兩旁尋水勢,兩水夾處是真龍,枝葉周回中者是,莫令山反枝葉散,山若反兮水散漫,外山百里作羅城,此是平洋龍局段。

星峰頓伏落平去,外山隔水來相顧,平中仰掌似凹窠,隱隱微微立丘阜,傾從丘阜覓凹窠。或有勾夾如旋螺,勾夾是案螺是穴,水去明堂聚氣多,四旁遶護如城郭,水繞山環聚一窩,霜降水涸尋不見,春夏水高龍背現,此是平洋看龍法。


 




過處如絲或如線,高水一寸即是山,低水一寸水回環,水纏便是山纏樣,纏得真龍如仰掌,窠心掌裡或乳頭,端然有穴明天象。


 



 


水繞山纏在平坡,遠有岡陵近有河,只愛山來抱身體,不愛水返去從他,水抱應知山來抱,水不抱兮山不到。


 




莫道高山龍易識,行到平洋失踪跡,藕斷絲連正好尋,退卸愈多愈有力。高龍多下低處藏,四沒神機便尋得,祖宗父母數程遙,誤得時師皆不識。凡到平地莫問蹤,只觀環遶是真龍,念得龍經無眼力,萬卷真藏也是空。


 


突中之窟須撁,窟中之突莫棄。
窮源千仞,不如平地一堆。
外聳千里,不若眠弓一案。
此言平地。






夫平地以水為城,雖無山遮不畏風吹,蓋平地闊大風散無力,不能吹入地中,故不畏也。
且平地水勢平靜,略有陰沙灣抱,亦能收水聚氣,不必以高山羅城水口而概論。
平地只要結穴之處:『望之若寒,即之則溫;望之若露,登之若藏』斯為吉也。


 



 


開口可據,而薄如筐篋者,無成。
起突為奇,而圓如覆鐘者,勿犯。
平洋以開口為真。

所謂『平洋不開口,神仙難下手』也。
然必分而有唇者,始可裁穴。
若薄如筐篋,乃掃蕩之散氣,無所成矣。
平洋:陽來貴於陰受,所謂平中得一突,為奇也。
然必隆起,而有足者,始可裁穴。


 




若圓如覆鐘,乃孤曜之的煞,不可犯也。


 


總論支、壠:
夫支者,平地之龍也。壠者,高山之龍也。
其融結為地,力量重輕、大小貴賤,不以支、壠而分優劣。但其形體,有山峰、平地之不同,故察識其情性之術,亦各有異耳。蓋壠龍有星峰,形勢脈絡分明,易於尋索。支龍千里平夷,一望無際,難於追求。
然壠龍則以磊落起伏、逶迆奔走為美;軟弱、瘦削、醜惡、崚嶒為凶。支龍則以相牽相連、隱隱隆隆、界水明白、脊脈分曉為妙;高低不明、來勢截斷、分水模糊為假。
   
大凡壠欲峙於地上,支欲伏於地中。壠最忌於風吹,支猶嫌於水劫。壠結穴於山麓,支結穴於巔頂。葬經云:『卜支如首,卜壠如足』,又云『支葬其顛,壠葬其麓』,此支、壠龍穴不同之**也。其間變態不一,咫尺頓殊。真支真壠,固所易辨,奈何有『似支之壠,似壠之支』,或『支來而壠止,壠來而支止』,或『壠變為支,而復為壠』,『支變為壠,而復為支』;亦有『以支為壇垜而行壠於上,以壠微壇垜而行支于上者』,又有『壠內而支外,支內而壠外者』,復有強支弱壠、急支緩壠、高支平壠、隱壠隆支、石支土壠、老支嫩壠、偏支偏壠、半支半壠、及乎非支非壠,不可辨者。故郭氏云,支壠之辨,眩目惑心,自非明師耳提面命,莫能別也。學者先須察此而有得,尋龍之能事,則思過半矣。

註:支龍,平地龍古名
  壟龍,山龍的古名

不管高山平地,貴在通權達變
高山龍也有天巧穴而葬於顛者
平地龍也有立體如山之聳者而塟於麓者
也有順局而坐實朝空立向水聚於前者
也有逆局而坐空朝滿轉向去當朝者
穴法只偏執一端者
終會與寶地擦身而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乐活派風水-伍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