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豐旅遊日記20101012周易發源地,河南省安陽-『羑里城』01
位於湯陰縣城北4公里(八華里)處的羑里(羑、湯兩河之間的空曠原野上),是我國最早有文字記載和考據的第一座國家監獄,為殷紂王囚禁周文王西伯姬昌的場所。
根據史記記載,商代末期紂王荒淫残暴,上下怨恨,是一位非常不得民心的暴君。
位於西部的諸侯國為西伯姬昌治理,而姬昌是一位能幹的政治家,在西伯姬昌的治理下,日益强大。這引起了殷纣王的疑慮。恰在此時,“九侯有好女,入之纣。九侯女不熹淫,紂怒,殺之,而醢九侯。鄂侯爭之强,辯之疾,並脯鄂侯。西伯聞之竊嘆。崇侯虎知之,以告紂,紂囚西伯羑里”。 為怕姬昌起義反抗,商紂王便藉故將他囚禁在羑里城內。
姬昌在羑里被囚的漫長長歲月裡,發憤治學,潛心研究,根據伏羲八卦圖推演出64卦、384爻,並提出 "剛柔相對,變在其中" 發現自然界奧妙的哲理的富有撲素辯證法的觀點,著成《周易》一書,後被列為五經之首。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文王拘羑演周易”的故事。
後來,經過7年而遭到釋放,之後姬昌的兒子發(周武王)滅殷建立周朝,並追封姬昌為文王,後人爲了紀念他,於是便在羑里舊址興建這座「文王廟」。遺址文化層厚约7米,是一處内涵豐富的河南龍山文化和商代晚期以至東周文化遺址。
文王廟建在羑里城遺址之上,座北朝南,現存建築系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重建。
整座廟呈坐北朝南方向,一進門,便可見到一尊周文王的塑像,青石牌坊後方各有石碑一座,林立在廟院中的碑刻,均是明清以來的帝王、文武官員以及文人學士頌揚文王的詩、賦、篇章。其中最為引人矚目的是《文王易》碑,上雕《周易》64卦及其釋卦辭文,是研究《周易》的重要實物资料。
在城台的南下端,建有青石牌坊一座,上楷書大字“演易坊”。山門前兩側,各有碑石一通。西側巨碑上刻 "周文王羑里城" 六個如斗大字。東側方碑,則是著名的 "禹碑"(又作《岣嶁碑》),凡七十七字,主要頌揚大禹治水功德,其書法非符篆,又非繆篆,頗為奇特。
拾級而上,山門巍峨屹立。参天的古柏布滿廟院。入門兩側各有河書與洛書圖騰與黑色石刻板,在側面刻有周文王演算出來的卦辭與五行圖,後對周易研究都源起於,再進兩側設有洗心亭與玩占亭,前方大殿位於廟院正中,額上刻有“萬古臣綱”四字,
大殿西側門額上刻有“演易台”三字,相傳這裡是當年周文王西伯姬昌被囚演易之所,研究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道理的地點。建築方式為上下兩層,均是三間,樓高是十三米,建在一米多高的磚石台基上。
繼續走到後方,則為周易與先天八卦館,現代化的八卦陣迷宮,已成為多元化的娛樂場所,也吸引不少小朋友和年輕人前來嬉戲遊玩。
现存羑里城遗址,为一片高出地面约丈餘的土台,南北長105米,東西宽103米,面積達萬餘平方米。台上有文王廟,座北向南,古柏蒼翠。现存建築有演易坊、山門、周文王演易台、古殿基址,還有《周文王羑里城》、《禹碑》、《文王易》等碑刻十餘通,對于研究《周易》和歷史、書法,都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