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伍豐旅遊日記20101012甲骨文發現地,河南省-安陽-『殷墟』




殷墟中國商代晚期都城遺址,年代約為公元前14世紀末至前11世紀中葉,位於河南安陽市西北殷都區小屯村,橫跨洹河兩岸。20世紀初,因盜掘甲骨而發現,1928正式開始考古發掘。殷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文獻可考、並為考古學和甲骨文所證實的都城遺址。1961,殷墟成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7月13,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30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歷史


商人遷都頻繁。約公元前1300年,商王盤庚自奄(今山東曲阜)遷都至殷,並定居下來,直至帝辛(紂王)亡國。殷地古稱「北蒙」、「殷邑」,甲骨卜辭中又稱「大邑商」、「商邑」。至少在周初,這裡已淪為廢墟南北朝時期,酈道元在其著名地理學著作《水經注》中對殷墟的位置進行了較為確切的描述。時期,安陽一帶多有青銅器出土,引起關注,但被認為是商王「河亶甲」的「相」都。直到末,殷墟才隨著甲骨文的發現逐漸為世人所知。


 


(印浮水面?)



 


發掘過程


1899,金石學家王懿榮北京發現中藥店中所售龍骨上刻有一些很古老的文字,意識到這是很珍貴的文物,開始重金收購,進而考證出這些「甲骨文」是「殷人刀筆文字」。1900八國聯軍入侵,王懿榮自盡,甲骨轉歸劉鶚所有。古董商販為謀利,封鎖甲骨來源消息。後羅振玉等學者多方探求,得知甲骨來自河南安陽小屯村,於是多次派人去那裡收購甲骨,並對其上文字作了一些考釋,認為小屯就是文獻上所說的殷墟。其後,王國維對這些甲骨文上的資料進行了考據,進一步證實這裡就是盤庚遷都的都城。


 



 


1928,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傅斯年大力支持下,董作賓與臨時工作人員組成考古隊,開始對殷墟進行第一次為期18天的試掘,總共出土800餘片有字甲骨以及銅器陶器骨器等多種文物。中國現代考古學由此發端。1929春,由李濟主持對殷墟的正式發掘。到1937抗日戰爭爆發,共進行了15次科學發掘。1950以來,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又重新開始發掘工作,至今幾未中斷。


 



 


布局及主要遺存


目前所探明的殷墟長寬各約6公里,總面積約36平方公里,洹河從中間穿過。總體布局嚴整,以小屯村宮殿宗廟遺址為中心,沿洹河兩岸呈環型分布。現存遺迹主要包括宮殿宗廟遺址、王陵遺址、商城遺址、後岡遺址以及聚落遺址(族邑)、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鑄銅遺址、手工作坊等。


 


 



 


宮殿宗廟遺址


王陵遺址位於洹河北岸侯家莊與武官村北高地,東西長約450米,南北寬約250米,總面積約11.3公頃。1930年代以來,在這裡累計發現大墓13座,陪葬墓、祭祀坑與車馬坑2000餘處,並出土了數量眾多、製作精美的青銅器、玉器、石器、陶器等,是學術界公認的殷商王陵所在地。



在陵墓中發現有很多的殉葬人群,體現了當時的喪葬習俗。在王陵區編號1001的大墓中,殉葬了墓主生前一支不少於68人的田獵隊、18匹馬,殉葬的領隊是貴族出身,因此這個領隊自己還擁有兩個殉葬者。殉葬者最多的是王室宗廟祭祀坑,有近600人殉葬。大多都是被腰斬斷肢甚至肢解後扔進來的,其中還發現有1周歲左右的嬰兒也被殉葬。


另外,在王陵的東邊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是現今為止所發現的最重的青銅器。



 


殷墟與甲骨學


自殷墟發現以來﹐先後出土有字甲骨約15萬片。由於盜掘販賣,甲骨流散世界各地。從這些帶有刻辭的甲骨中已經辨認出5000多個單字,能夠認出來的的漢字大約1700多個,甲骨文中所記載的資料將中國的有文字記載的可信歷史提前到了商朝,現代的漢字就是從甲骨文中演變而來的。而且對於甲骨的研究,也產生了一門新的學科——甲骨學


 


 


 


資料來源: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乐活派風水-伍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